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1:21 点击次数:96
1979年,我国边境冲突频发,越南是主战场。年轻战士们勇往直前,战斗力不凡。尽管他们入伍时间短且年纪尚轻,但作为军人,他们完全称职。
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一名小战士被团长严厉质问:“你三个小时去哪了?为何擅自离队,不懂规矩吗?”小战士默默听着,最后他开口说的话,却让很多人深受感动。
这位年轻战士究竟是谁?他都做了哪些事情,说了哪些话呢?
上世纪五十年代,中国正处重建初期。许明习没亲历战争,但他的父母是过来人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们满怀建设伟大国家的信念,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热情。
许明习一家来自农民家庭,每天辛勤劳作在自家小块田地上。尽管生活不宽裕,但他们觉得能安稳度过每一天,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。
大城市里,许多人形象大变,开始注重穿着打扮。尽管改变不算巨大,但大家都变得整洁,精神面貌也有了显著提升。
在一些偏远村庄,仍有许多家庭辛勤劳作却买不起一头牛。尽管生活拮据,但这些家庭的孩子教育水平并不逊色于生活条件较好的同龄人。
许明习自小便常听父母讲述毛主席等英雄的事迹,这些故事深深烙印在他心中。同时,他也时刻铭记着新时代百姓的艰辛与不易。
许明习二十岁那年,向父母表达了自己想参军的意愿。父母听后非常高兴,满心欣慰,告诉他:“儿子,我们为你感到自豪。”
1978年,许明习参军入伍,恰逢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。他刻苦训练,提升军事技能与作战能力。次年,他被调至云南,出任班长一职。
许明习表现出色,肩负班级重任,和班里战士关系融洽。他熟知每位战士的名字、家庭和经历。班里遇事,大家总说:“找许班长就行。”
许明习牢记保家卫国的使命,更把每位战友视为至亲兄弟,他们不仅是并肩作战的伙伴,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。
许明习虽然外表平静,但心里乐开了花,他迅速回答:“放心,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的。”
接着,许明习悄悄行动起来,他时刻保持警觉,同时仔细分析并确认敌军的布局,以便做出准确判断。
这一路上,敌军的防守无处不在,任务异常艰巨,随时面临生命危险。许明习等战士不顾生死,一边仔细记录观察,一边耐心分析情况,巧妙隐蔽前行。
许明习看到敌军碉堡,立刻明白了形势严峻。如果大部队没能绕开此地,必将爆发激战,损失难以估量。
这两个碉堡地势险峻,双方军队不断交锋,导致我军行进路线危险重重,伤亡可能极大。为避免影响整体行军,许明习毅然作出重要抉择。
许明习打算独自炸毁碉堡,给大部队开路。他动作迅速,渐渐靠近两个碉堡。虽然心里紧张得像揣了只兔子,但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。
许明习瞅准时机,迅速点燃炸药并撤离,一气呵成。“砰”“砰”两响,碉堡被炸毁,为大部队扫清了障碍。事后,许明习被授予了“孤胆英雄”的称号。
1984年,当了六年兵的许明习,在部队里以胆大勇敢著称,常有人来向他请教。这一年,他接到了新任务:守卫151高地,这对他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。
许明习固执地扮演着独行侠的角色。侦查任务仿佛成了他的常态,每次行动前,他都会亲自前去探察情况。
因此,连长总会特别提醒他:“别单独行动,咱们得一起想办法。”在队伍里,连长常把许明习当反面教材:“别学许明习,他最让人操心了。”
许明习每次带回的侦察情报都极其关键,他能详尽掌握敌军的火力配置、部署情况及数量。连长虽对此深感佩服,但仍不允许他擅自行动的风气蔓延。
尽管许明习每次都安全带回消息且认真回应“明白”,连长还是决定要好好教导他一番,心里始终放心不下。
有一次,许明习等人发现一群水牛误入雷区,意识到这是敌军想让牛触发地雷的计谋。他们决定排除这些地雷,以便让敌军的进攻难度增加。
此时,许明习等人收到指示,要求保持冷静,不可轻率行事。但在紧张关头,许明习不愿错失任何机会,于是他决定自行采取行动。
许明习这次行动长达三小时,连长等人焦急万分,派战士们四处搜寻却一无所获。直到一群水牛走近,大家才发现许明习就在其中,喊道:“瞧,他在那儿!”
许明习知道挨骂在所难免,但他解释:“战斗数月,兄弟们牺牲不少,家境贫寒,抚恤金微薄。这水牛对他们来说很珍贵,既然遇到了,我就该为他们争取一下。”
之后,许明习坦言:“我认错了,愿意接受惩罚。不过,我恳请你们能手下留情,别处理那些水牛。”
许明习身为军人,守护国家的同时,心里始终装着并肩作战的战友。他为国家奉献,是我们应铭记的英雄,也是家人的无上荣光。
#地球嘴炮大会